禁酒令,是否变了味道?_权力_植于_祖宗
01
酒是祖宗发明的,喝法却是后人研究的。
从杜康造酒的传说,到李白举杯邀明月的诗意,再到曹操对酒当歌的苍茫,酒这东西,是刻进骨子里的文化基因。
青铜器上敬神的酒痕未干,陶渊明杯里“悠悠迷所留”的深味犹存,王维阳关三叠的离愁还在风里飘着。
酒是火,点燃了诗情,也照亮过人心。老祖宗们举杯,敬的是天地,抒的是胸臆,图的是个痛快淋漓。
酒香里,原本飘着华夏最自由的呼吸。
展开剩余77%02
酒杯一换,江湖就变。
不知从哪天起,这杯中物换了天地。官场酒桌,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。
酒,不再是助兴的水,成了投名状的印泥,成了忠心的试金石,成了打通关节的万能钥匙。
不喝?那你就是圈外人,是异类,是路障。
酒过三巡,领导就是你异父异母的亲兄弟,原则底线?不过是下酒菜。
脸红脖子粗之际,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早被酒精泡发了,浮肿变形,最终爆裂。
酒杯映出的脸,渐渐扭曲成权力最油腻的模样。
03
然而,禁酒令一出,鸡毛却成了尚方宝剑。
上头说:公务接待,酒就免了。本意是砍向“违规吃喝”的刀。
可到了下头,刀锋一转,成了全天候禁。
工作日禁和值班日禁,本无可厚非,但八小时之外的层层加码,势必会造成人人自危。
为何如此?无非是“怕”字当头,甩锅自保。 简单粗暴最省心,一刀切下去,责任也就切干净了。
可这禁令,禁的哪里是酒?分明是公职人员下班后自斟一杯的自由,是法律赋予公民选择生活方式的尊严。
权力一旦脱缰,连你酒杯里的那点微光都要掐灭。
04
关酒厂容易,关权力的欲望难。
有人天真地想:要禁,何不彻底关掉所有酒厂,不就白茫茫一片真干净?
要知道,酒只是表象,病灶深植于不受约束的权力肌理之中。
今天禁了酒,明天的茶馆包间照样能暗流汹涌。
不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,不切断那根寻租的神经,再严的禁酒令,不过是扬汤止沸,甚至会成为新的遮羞布。
当官员们下班回家酒不喝了,腐败就真的消失了吗?关键是,在家喝不喝,这事也不好监控哦。
酒从来不是问题,问题在于,有些人杯中的酒,早已变质为权力的春药。
发布于:辽宁省
